周期中的信用卡:风险之下的行业大分化

2022-12-08 13:01:24 来源:馨金融

眼下困于「三期」叠加和存量时代的信用卡能否破局?信用卡机构又要如何走出这个漫长的发展「寒冬」?长期来看,信用卡市场格局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馨金融

今年初,信用卡行业内部曾有过一次「预警」,三季度或将成为风险暴露的一个高点。这其中既有三四月份多地受疫情影响的因素,也有基于行业发展「周期」的预判。

到2022年半年报披露时,信用卡行业的「寒气」已经颇重。

无论是工行、建行这样的国有大行,还是如招行、平安这样以零售见长的股份行,信用卡的发卡量、信贷余额、交易规模等核心指标能保持个位数的增长已是不易,不少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已停滞不前,甚至出现负增长。(传送门:《信用卡的「冬天」》)

在刚刚结束披露的上市银行三季报中,绝大多数银行都没有公开信用卡业务的相关数据,但从少数几家银行的数据,以及业内人士的反馈中得知,行业形势变得更为严峻。信用卡的余额、规模基本都是负增长,「不良率」则普遍微升。

信用卡行业「入冬」已久,从当前各项指标和种种信号来看,似乎未见起色。再加上,伴随着行业规范、整改的力度加码,明年的挑战恐怕更大。如何「过冬」,亟待破题。

最近,我与不少信用卡人士进行了深度交流,大家对于行业的周期和风险有着相似的担忧和判断,而关于未来,没有标准解法,唯有努力寻找出口。

1.周期中的信用卡

任何一个产业都难逃「周期规律」,信用卡行业也不例外。

有研究显示,从海外成熟市场的信用卡发展周期来看,一个相对完整的周期基本要5年时间。并且,信用卡的业务周期与经济周期关联紧密,如果对比长周期下的信用卡增速和风险两大指标,也能看到他们呈现有规律的起伏。

这种情况并不难理解:一方面,信用卡的本质是大量分散的消费信贷组合,本就深受经济周期的影响;另一方面,则与信用卡企业的策略有关,但整体业务发展与风险表现也有明显的规律性。

参考美国次贷危机前后的情况,危机发生后,GDP大幅下跌,信用卡逾期率上升,行业增速放缓。直到2012,伴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信用卡行业才基本恢复至危机前水平,前后差不多跨越了5年。

而从国内信用卡行业的发展来看,同样有着类似的规律:一个由招行信用卡率先提出的业内共识是,2019年是信用卡行业的一个拐点,在此之前的十多年里,中国信用卡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而同时期,GDP增速则是处于6%以上的高位。

因此,招行信用卡理事长刘加隆认为,国内信用卡行业正处于一个长周期下的「回落期」,这个向下的趋势不会很快触底。「信用卡会受规范周期、业务周期、风险周期三期叠加因素影响。」招行信用卡总经理王波补充道。

其中,「业务周期」和「风险周期」跟经济周期关联,也是全球信用卡都会经历的过程。但这波「规范周期」则与国内信用卡行业的发展阶段和状态有关。

从1985年,中国发行第一张信用卡,到长达十多年的蛰伏期;再到2002年,一批银行信用卡中心出现,行业开始步入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海外市场相比,中国信用卡行业是:一边进行「本土化」改造,一边则在超高速奔跑。

在今年7月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出来之前,上一份关于信用卡行业的纲领式文件还要追溯到1999年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

《通知》对信用卡业务的很多环节加以了约束,提出了压降睡眠卡占比至20%以内、设置单一客户信用卡总授信额度上限、严控资金流向、对外部第三方机构合作进行集中度管理,以及已分期资金余额不得再分期等要求。

换言之,信用卡业务的收入结构、管理模式以及业务拓展模式也将发生变化。尤其是不得以发卡量、客户数量、市场占有率或排名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标准等要求的提出,意在扭转长期以来唯规模论的发展模式。

《通知》将在2023年开始全面实施,这也是近十年来对信用卡业务较为全面的一次大整改,无疑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在业务增长乏力、资产风险加大的当下,信用卡机构还要在整改期内完成对存量业务的规范和清理,并非易事。

2. 苦熬「存量时代」

2019年以后,中国的信用卡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时代」,这已是业内共识。

那一年信用卡的规模增速罕见降至个位数,与此同时,不少卡中心的「不良」也达到一个历年高点,吃掉了大部分利润,一些原本盈利能力卓越的机构居然出现了当期亏损。

招行信用卡是最早预判信用卡行业「存量时代」来临的机构,相比短期的数据变化,他们当时的判断主要依据几个重要变量:人口红利(主要是就业人口)、信用卡渗透率、以及人们的消费意愿。

放在今天,我们再来看看这几个关系信用卡市场繁荣与否的重要变量。

首先,我国的人口红利和人口增长曲线正在快速衰减,这一趋势已无需再赘述。具体到就业人口,也就是信用卡主要覆盖的用户群体。数据显示,2013-2021年,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尽管2021年的数量和比重与2020年相比略有回升,但较2013年还是降幅明显。尤其进入2022年,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但青年群体就业压力增大也是不争的事实。

其次,在信用卡渗透率方面。我国信用卡人均持卡量由2014年末的0.33张增长至2021年末的0.82张,且存在被低估的现象。

一方面,在计算人均持卡量时,并没有统计非持牌机构的类信用卡产品,尤其在年轻群体中,不少都是互联网消费信贷产品的用户。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人口占比较高,适合发卡的客群比例本就相对较低。

与此同时,我国居民端杠杆率逐渐上行、产业风险也有抬升趋势,在行业充分竞争的背景下,信用卡的定价也在下行。因此,过去「规模驱动」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产业整体盈利空间将收窄,信用卡行业实际增长空间有限。

最后,在消费意愿方面。持续三年的疫情不仅影响了大家的「钱包」,也消磨了很多人的消费欲望。就以刚刚结束的「双十一」来看,天猫与京东都选择了沉默——没有公布GMV(成交总额)。

事实上,今年双十一的战线已经被拉得很长,从10月末便开始了。但即便如此,从身边朋友的反馈,以及商户的表现来看,大家都难掩疲态。作为消费市场的风向标,这个年度购物盛典的情况已经很能说明问题。

3. 如何度过「冬天」

那么,眼下困于「三期」叠加和存量时代的信用卡能否破局?信用卡机构又要如何走出这个漫长的发展「寒冬」?长期来看,信用卡市场格局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对此,作为行业龙头的招行信用卡判断是:行业增长放缓、市场趋于饱和、风险会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居于高位。

但刘加隆认为,在这个过程当中,这些年信用卡行业积累下来的所有问题会逐步暴露并被解决;一些不适应行业的玩家会逐渐退出;管理不善和不合规的情况将被改善。

尤其,随着《通知》落地,行业将进入调整期,经营模式面临转变,风险或面临挤压释放,但长期对于行业来说,是一次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契机,同时也可以借此机会实现信用卡市场「柔性去产能」。

招行信用卡认为,尽管信用卡市场短期内会继续承压,但长期来看仍有机会。给出这个预判的重要前提是,我国消费市场的发展基础非常坚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这不仅进一步明确了扩大内需对未来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也指出了满足内需的重要保障。

近日《人民日报》文中指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应对外部冲击、稳定经济运行的有效途径。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治本之策。

从过往来看,消费对于经济的拉动,意义重大。尤其这十年,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去年,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5.4%,比2012年提升10个百分点。我国消费市场快速发展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更大机遇。

只是当下,消费和市场的确面临结构性调整。

以刚刚结束的「双十一」为例,Quest Mobile2022双十一洞察报告显示,大促起到了一定的拉动内需作用,但电商消费增速整体放缓。尤其,用户理性消费目标明确,跨平台比价选购特征明显。

从消费品类来看,数据统计显示,主打性价比和亲民性的一批国货品牌迎来了销售的爆发点。

以竞争最激烈的服装品类为例,今年双十一,安踏体育「双十一」所有品牌增速合计仍达到 30%,快时尚品牌UR的GMV增长40%;主打体感科技的新消费品牌蕉内内衣/家居服类目第一,GMV增长38% 。

还有从大品类来看,居家生活用品,典型如小家电、预制菜等产品的销售势头依然强劲。而出行、商旅相关的产品则表现平平,这与这些年疫情影响有直接关系,消费者普遍缩减了这部分预算。

面对消费者需求和意愿的变化,以及整个消费市场的趋势性转变,王波表示,招行信用卡将长期坚持「平稳、低波动」的资产转型策略,同时聚焦客群、资产、区域三大结构的调优。

1、新户获取方面,坚持价值获客;

2、资产组织方面,增加中低风险资产占比;

3、在区域经营方面,强化区域差异化经营。

以价值获客为例,过去20年,招行信用卡凭借精准的价值客群定位,获得了强劲的发展动力。当下,在年轻人、高学历等基本的获客标准之外,招行信用卡还将从高成长型产业和区域入手,进一步挖掘新的价值客群。

「并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借贷产品」。这是刘加隆曾经对于消费金融市场的一个基本论断,同样,并不是所有人都适配信用卡产品。招行信用卡希望寻找到那些有高成长性,关注品质生活的客群。

同时,招行信用卡认为,服务好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是极其关键的。比如今年,招行信用卡系统性考察了江浙沪一带众多的先进制造业企业、生物医药企业等,希望从这些处于高质量发展的企业中,挖掘价值客户。尽管大部分企业的规模并不大,但都处于所属细分领域的第一梯队。

站在招行信用卡20周年的发展节点上,刘加隆认为,从符合业务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随着信用卡行业步入存量时代,风险与增长的平衡被打破,日趋白热化的竞争和逐步趋严的行业监管都对从业机构的精细化管理和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王波表示,随着行业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信用卡商业模式又面临再思考,需在风险与增长、客户体验与风险管控、服务创新与消保合规之间找到新的平衡。「我们相信只有通过不断地创新和进化,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存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阅读

瞄股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