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业“啄木鸟”应该受到法律保护 有效检验房屋质量问题
今年是房地产行业兴起“高周转”模式以来的又一个交楼高峰年。与此同时,房屋质量问题引起的纠纷事件亦层出不穷,不仅损害了住房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开发商的品牌信誉,也给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根据法律规定,业主收房前出现的房屋质量问题,由开发商负责维修,一旦收房就代表业主认可房屋质量,之后出现的房屋问题,将由业主承担。为了防止有开发商混水摸鱼,把不合格的楼房交给自己,一些业主不得不花钱请来专业的验房师为自己把关,避免生米煮成熟饭后难以维权。
不过,验房这条路似乎并不好走。因为第三方力量的出现,无疑会拖慢开发商的交楼节奏,甚至还会推动业主拒收一些质量存在明显瑕疵的房屋。因而,验房师的出现,成为了一些开发商的搅局者和眼中钉。据媒体公开报道,在今年6月底的青岛融创悦山业主开放日,就有2名验房师莫名被打。而2019年12月,仅武汉便有4名验房师先后遭到攻击。
为何开发商对验房师如此忌惮?事实上,验房师职业的兴起,与近几年房产业高周转模式下频发的质量问题分不开。
“高周转”模式的来源可以追溯到2009年,被视为“高周转”鼻祖的万科率先在业内提出“5986”的发展模式,即“拿地5个月动工、9个月销售、第一个月售出八成,产品必须六成是住宅”,这种“高周转”的模式,使得房企在拿地、开发、销售等环节保持较快的节奏,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摊平资金成本。有数据显示,实行“高周转”模式的第一年后,万科的年销售总额便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同比增长70%以上。此后,碧桂园、恒大、融创及一大批闽系房企快速跟进,使得“高周转”成为房地产企业长期推行的主流运营模式。在楼市下行压力较大、地价高企的情况下,房企的资金收紧,“高周转”模式带来的好处则显而易见。
但同时,推行“高周转”的一项重要条件即加快施工进度。众所周知,房地产本是一项周期长、环节繁复、管理难度大的生产建设活动,客观上是需要一定合理的时间周期,如果无视客观规律,项目开发时间被无限挤压,质量问题就会随之而来。
据中国质量万里行消费投诉平台数据显示,2019年度房地产行业相关投诉共有15325例。其中,质量类投诉有4641例,占比30.28%。据笔者观察,碧桂园、万科、融创、龙湖、雅居乐、时代、合生创展等品牌房企近年来均遭遇过类似纠纷的困扰。
而随着房屋质量问题频发及质量意识的觉醒,验房这一新的业态也在房地产行业应运而生,而随着新一轮交楼高峰期的到来,验房师的业务需求在后疫情阶段也有望迎来井喷。
不过,作为新生职业群体,验房师虽然借着这些年“高周转”给行业带来的“副作用”获得了一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但法律和职业地位的尴尬,也在掣肘着这个新行业的健康发展。客观来说,验房师在国内目前还只是一种民间称谓,并无国家职业资格认证。2011年1月,人社部颁发的职业培训证书虽然催生了首批“房屋查验咨询师”,但自2016年3月起,该部门便不再办理包括房屋查验咨询师在内的多个行业职业培训证书,而交由行业内办理。
根据湘盟验房介绍,验房服务一般分为毛坯房验房和精装房验房,其中毛坯房验房标准包含数十个检验,项目精装房验房标准包含超20个项目。
没了职业资格认证,一方面降低了准入门槛和专业度,让验房行业鱼龙混杂,另一方面也让验房师的从业环境变得异常复杂。有些业主,在知道验房师并不具备正规职业证书后,内心便难以认可,这也往往让验房师在开发商面前无法理直气壮说话、挺直腰杆做事。
业主需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开发商也需要优胜劣汰。正因如此,验房师作为行业的啄木鸟,也应该是一群专业且受法律保护的群体。(记者 冯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