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热推荐:今年上海高温偏多、影响的台风正常略多,市应急局提前做准备

2023-04-25 17:50:52 来源:澎湃新闻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2023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呈现多发强发态势,上海将如何应对?上海安全生产形势怎么样?火灾隐患严重吗?……4月25日,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局长马坚泓走进“2023上海民生访谈”,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和群众关切问题,逐一回答。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再过半年左右,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将迎来成立5周年的日子。在访谈中,记者感受到上海应急工作近五年来的扎实推进,也足以窥见,一个愈发具有“韧性”的超大型城市的模样。

今年天气形势不容乐观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预计,2023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呈现多发强发态势。在此大背景下,上海的天气形势也不容乐观,初步分析认为汛期雨量正常略多,高温偏多,强对流天气偏多,影响的台风正常略多(2-3个)。

随着汛期的到来,上海会随之进入到梅雨季节,其间可能发生的极端天气会比较多,对危化品企业设施设备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尤其大风、高温、暴雨、雷电等极端天气增多后,容易对化工装置运行、危险化学品储存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雷暴天气下,各类易燃易爆设备设施如防雷设施不完善或不合格,受雷击后就容易造成燃烧和爆炸事故;高温暴晒下,也易引发一些易燃、有毒液体储罐发生爆裂。

另一方面,根据过往历史来看,梅雨季节结束后的七月和八月是化工重特大事故高发时段,主要是因为这段时间企业集中开展检维修,涉及外来施工多、特殊作业多,并且气温也比较高,安全风险增大。这就需要企业紧绷安全弦,加强管理,落实好各项防范措施。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各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和气象灾害频发重发。过去的一年经历了长江中下游连续高温干旱和建国以来正面登陆上海最强台风“梅花”等自然灾害,经过上海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实现了“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特别是在广大市民的配合下,应急局及时启用了1380处避难场所,转移安置了危棚简屋、工地临房、避风渔民等总计42.7万人。

以相关部门的分析预测看,今年全国气候年景总体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总体呈现多发强发态势。目前,上海具体的预报预测意见,气象部门还在加紧分析,但总体上看,天气形势也不容乐观,所以应急局必须提前从应急预案、物资储备、抢险队伍等方面做好防汛防台的各项准备。

居民火灾特别是“小火亡人”依然多发

上海的消防形势怎么样?上海市安委办、市应急局会采取哪些措施,进一步降低火灾安全隐患?

上海连续12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火灾。去年,上海共接报火灾15916起,造成72人死亡、9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86亿元。火灾起数、亡人数、直接财产损失同比分别上升5.27%、10.77%和4.52%。

今年,上海全市生产生活已基本恢复常态,商业展演、会议论坛、体育赛事等人员聚集活动已全面放开,城市火灾风险随之上升。仅第一季度,上海全市共发生火灾5013起,亡32人,伤8人,直接财产损失3869.54万元;除受伤人数同比下降55.56%以外,火灾起数、死亡人数和直接财产损失分别上升42.82%、113.33%和26.86%。

一季度火灾情况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居民火灾特别是“小火亡人”依然多发。从死亡人员看,老年人群体是居民火灾主要受害者。其中,60岁以上的有21人,占总数的65.63%。一个比较典型的事故是,2022年5月19日4时7分许,徐汇区龙吴路某居民小区,因放置于床铺上的保健养生垫在带电状态下故障起火,89岁高龄的独居男性老人在逃生过程中吸入过多烟气窒息死亡。引发火灾的保健养生垫购置于 2008年,长期处于带电使用状态已有14年,故障风险极高。

二是厂房仓库、建设工地等火灾有明显上升趋势。上海全市多个工地接连发生火灾,暴露出复工复产后建设、施工、监理、外包等单位对消防管理不重视、责任不落实等问题。

三是室外场所火灾有所攀升。特别是绿化、草坪、杂物室外堆垛火灾起数有所上升,火灾数和损失数分别占总数的34.51%和19.96%,同比分别上升182.22%和63.6%。

去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至0.01人以内

上海2022年和今年的安全生产形势怎么样?

2022年,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制定出台了防范遏制事故的78条措施,组织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确保了城市运行和生产安全持续稳定好转。

马坚泓介绍,去年上海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两个指标连续保持下降,上海全市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71起、死亡400人,比上一年分别下降13.7%和12.5%。亿元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首次降至0.01人以内,居于全国领先地位。

今年一季度,上海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91起、死亡93人,同比分别上升8.3%和3.3%。其中,工矿商贸领域46起、死亡48人。工矿商贸领域的这个数据,比2019年(新冠疫情发生前)分别上升35.3%和37.1%,安全生产形势比较严峻。

从今年以来安全生产事故相关情况来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问题风险比较严峻。日常生活中,工厂的储罐、发酵池,马路上常看到的地下污水井、电力电缆井,还有小区里的地下室、化粪池,都属于有限空间范畴。有限空间作业涉及领域广、行业多,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有害因素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加上施救不当极易造成事故后果扩大。今年以来,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方面的三个苗头性趋势要引起特别重视。

一是事故上升的势头明显。今年以来,上海已经发生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死亡事故6起、死亡9人,而2022年同期只有1起、1人,基本接近2021年全年死亡事故起数、死亡人数(7起、10人)。特别是6起事故中,还有3起死亡2人的事故,稍有疏忽就会演变成群死群伤的较大事故。

二是老问题、低级错误导致事故多发的势头明显。不执行作业审批,不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作业程序等导致的事故近期明显抬头,表明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有很大滑坡。比如4月1日,受物业委托,一科技公司员工在浦东新区金创大厦园区实施生活污水处理及集水井养护作业,在未经任何审批的情况下,作业人员擅自打开园区外马路上的市政窨井盖自己就下去了,结果造成2人死亡。

三是应急处置不当导致后果扩大的势头明显。应急处置工作还是存在明显短板,救援现场较乱、效率不高。据统计,在6起死亡事故中,存在盲目施救导致伤亡扩大的有2起,占到事故总数的三分之一。

完成1949年以来19场重大历史灾害事件调查

上海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进展如何?

两年多来,应急局联合多方先后调查获取了涵盖地震、地质、水旱、气象、海洋、森林火灾等6大类22种灾害致灾要素信息,人口、房屋、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系统、三次产业、资源和环境等6大类27种承灾体空间位置和灾害属性信息,政府、社会、家庭等3大类16种综合减灾能力信息,完成了1978年以来年度历史灾害调查和1949年以来19场重大历史灾害事件调查。

另外,应急局还因地制宜、切实有序地推进了上海普查相关自选项目,增加了大雾、内涝等特色灾种、燃气、轨道交通等城市关键基础设施的调查,取得了可喜进展和明显成效,形成了灾害风险普查的上海经验。

对于如何应用普查获取的海量数据和成果方面,应急局按照“边普查、边应用、边见效”的原则,坚持“应用为要、管用为王”的理念,一直在积极组织推进,在“受用”“管用”“爱用”上下功夫、求实效。应急局立足构建“全灾种、大应急、大救援”应急管理格局,从推进城市精细化治理和“韧性城市”建设,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着眼,梳理总结了构建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提升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升灾害工程防御能力、提升灾害救援救助能力、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等5个方面、38个方向的应用建议,形成了实施意见。

此外,应急局还针对上海超大城市灾害风险特征,在防范化解各类灾害风险隐患“四早五最”上下功夫,提前布局开展上海安全韧性城市评估、主要自然灾害极端情景下多灾种灾害链传导与断链减灾模型、重要防护目标综合防灾风险评估等内容研究,将普查数据运用到上海全市救灾物资和应急避难场所统筹管理、危险化学品次生灾害事故风险防控中,进一步补充了自然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巨灾保险机制研究的基础数据,为上海韧性城市建设、精细化重大基础设施保护以及城市运行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上海市应急管理局紧密协同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应急管理厅,推动长三角应急管理协同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上海市应急管理局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方面,具体有哪些成效和举措?

一是聚焦重大突发事件,提升区域应对处置能力。优化完善长三角区域应急管理信息交互平台,汇聚共享自然灾害、资源力量、装备物资等数据信息,加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场景应用协同联动,共同研究长三角重大突发事件联合应急预案,探索开展长三角应急指挥联动推演,提升区域应急指挥协同水平。

二是聚焦重点领域,提升区域联防联控能力。建立了长三角区域地震应急救援协作联动机制、森林防灭火应急联动机制,推动跨地区气象和海洋等灾害预警联动和多途径预警信息发布,成功应对“烟花”“梅花”等强台风,确保了汛期流域安全,区域自然灾害防控应对能力进一步增强。在2022年度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上签署了《长三角一体化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联防联控协议》,三省一市公安、交通、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协同配合,努力解决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跨省市安全监管难题。

三是聚焦支撑保障体系,提升区域资源共享能力。三省一市协同推进区域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基地、重大事故防控技术支撑基地和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制定了《长三角应急物资协同保障协议》,区域应急协同保障能力不断强化。

四是聚焦制度机制建设,提升了区域协同发展治理能力。以一体化思维谋划制定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应急管理政策、标准建设规划和目标,例如,应急局正在探索的长三角安全生产领域失信惩戒制度,正在试点推进的长三角地区初级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及继续教育学时互认等措施。近年来,应急局通过推动落实20余项应急管理重点合作事项,应急联动协调工作机制持续巩固深化,政策标准、应急预案、联防联控、应急指挥、应急保障“五大体系”不断完善。

相关阅读

瞄股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