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成61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7月6日,来自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消息,目前,云南省已建成61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推动形成专业化粮食产后“五代”服务,助力粮农节粮减损增收超亿元。
既要丰收 更要增收
为激发粮农种粮积极性、保护粮农利益,2018年以来,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多方争取,在全省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61个,新增清理能力9592吨/日、烘干能力3586吨/日、加工能力2785.8吨/日,逐渐形成代清理、代烘干、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粮食产后“五代”服务。
【资料图】
“晒粮难”“储粮难”一直是云南粮农面临的难题。因为储粮技术落后、缺少晒粮场所、粮食霉变等原因,部分粮农丰收不增收。粮食产后服务中心通过及早腾库并仓、加大烘干入库力度、增加临时存储等措施,推动传统粮农从“路边晾晒、自然风干”向专业化、科学化、机械化烘干转变,减少田间地头“地趴粮”和粮食霉变等问题,解决农户“晒粮难”“储粮难”问题,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以德宏州芒市粮食收储公司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和昌宁县粮油储备公司为例,德宏州芒市粮食收储公司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占地面积23810平方米,其中晒场面积15000平方米。针对农户因下雨无法收割和晾晒粮食等问题,该中心及时开展代清理、代烘干服务,每年服务农户4000多户,代清理粮食6500吨、代烘干粮食25000吨,为农户减少粮食损失近1000吨。昌宁县粮油储备公司新建和维修改造农村收纳仓库,仓容增加,收购量稳定增长。2022年,该公司收购稻谷1500吨、玉米3000吨,满装满储,有效解决了农户“储粮难”问题。据初步统计,2022年,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代清理、代烘干粮食207811吨,节约粮食8300吨,农户直接增收415万元。
种得好更卖得好
一段时间以来,由于缺乏信息、营销手段和销售渠道,云南省部分粮农的粮食虽“种得好”但“卖得不好”。全省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发挥服务优势,通过开展代加工、代销售服务,有效解决粮农的“卖粮难”问题。
玉米是云南文山的主要粮食作物。每年玉米收获时,文山经常遭遇连续阴雨天气,受晾晒收贮条件限制,大多数粮农无法按时采收,“地趴粮”突出,每年因霉烂造成的损失达20%—30%。同时,因无清理除杂设备,玉米的杂质率达8%—12%,出现“有粮无价”“有粮卖不出”“增产不增收”的情况。文山市粮油购销公司主动服务,通过代处理,玉米收获后直接脱粒、烘干,水分降到标准内,杂质率降至1%以下,品质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由该公司代销售,文山玉米顺利卖到相关饲料企业,解决了有粮卖不出的难题。
瑞丽市金稻谷产后服务中心通过为农户代加工,碎米率从10%降到3%,同时采用色选手段后黄粒米比例显著下降,市场价格每公斤增加1元左右,每年为农户增收208万元,企业增加盈利60.35万元,解决了有粮卖不上价的大难题。
相关统计显示,2018年以来,云南通过扎实开展粮食产后“五代”服务,节粮减损增收效果明显,直接和间接带动全省粮农增加收入超亿元,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增信的良好局面。
目前,云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正认真总结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的经验做法,加大建设力度,持续规范“五代”服务,作为为民办实事的具体举措,消除为农服务盲区,让主题教育成效真正达民意、暖民心、惠民生。(廖兴阳)